10月11日,河南鄭州,霧霾籠罩下的鄭州CBD,高樓大廈若隱若現。連日來中國多地遭遇霧霾籠罩,中央氣象臺10月11日06時繼續發佈霾橙色預警,預計11日08時至11日20時,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東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天津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局部有重度霾。中新社發 王中舉 攝
  
  10月11日,北京市民出行戴口罩成為街頭常態。自10月8日起,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佈了“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截止目前,京城空氣重度污染已持續四天,北京城區籠罩在霧霾之中,市民出行自備防護防護口罩。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題:“霧霾鎖城”拷問城市應急 環保口號如何落地執行?
  作者:陳伊昕
  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周,中國中東部地區遭遇大範圍、長時間的霧霾天氣。
  河北多地啟動機動車尾號限行,天津城區主幹道車輛行駛緩慢,北京城鐵線路因能見度低導致部分列車晚點……京津冀再度成為此輪霧霾天氣的重災區。
  根據氣象預測,從11日夜間開始,受冷空氣影響,此輪霧霾天氣將自北向南明顯減弱或消散。然而,藍天只能靠風刮?民眾的呼吸關切,更待切實有力的制度解答。霧霾散去,輿論的諸多疑問更需反思。
  霧霾鎖城拷問城市應急 如何期待及時有效預警?
  相比於往年多在11月、12月才出現的霧霾天氣,此輪籠罩京津冀的重污染天氣可謂來得有點突然。霧霾濃重之際,民眾對於氣象、環保部門的預測預警和應急機制也頗有質疑。
  以北京為例,從10月8日濃霧霾侵襲北京以來,北京市首先於8日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10月9日13點,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將全市重污染預警級別由黃色升級至橙色,這是自2013年10月《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發佈以來,北京第二次啟動橙色預警信號。
  但是,在重污染天氣持續的情況下,輿論開始出現質疑,北京為何遲遲沒有啟動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中指出,北京市對空氣污染採取四級預警機制,由低到高分別為藍、黃、橙、紅。若空氣污染預警升為最高級“紅色”,北京將在全市範圍內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行駛,以及停駛全部公務車輛的30%等強制措施。
  根據預案,橙色預警啟動條件是“預測未來持續三天交替出現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紅色預警的啟動標準是“預測未來持續三天出現嚴重污染”。在一些專家分析,北京未能啟動最高級別霧霾預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當前對於霧霾天氣的預測預警存在困難。
  “空氣污染不僅僅是自然因素導致,很大程度上是人為所致。如今把人為現象當成自然現象去預警,空氣預警機制的價值反倒有限。”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告訴中新網記者。
  對於中國的霧霾預測預警,也有專家表示,當前有一個尷尬的事實是,世界上多數的霧霾預報模式拿到中國來用,測算出的數據最終都比實際偏低。根本原因是中國空氣污染屬於複合型污染,比西方國家空氣污染情形複雜得多,照搬來的預報模式在中國有些“水土不服”。
  對於城市的霧霾應急預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高健認為,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涉及部門廣、協調程序多、社會影響大,造成應急響應速度慢。除了環保、氣象部門,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還直接涉及交通、港口、衛生、教育以及綜合執法部門,間接涉及發改、水務、園林、監察局等部門,各個環節響應預警,也都需要時間。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由於重污染天氣預警的精確度不高,也客觀上打擊了部門聯動的積極性。
  治霾措施不斷加碼 環保口號如何落地執行?
  10月8日晚,罕見月全食亮相天宇。對中國觀眾而言,這是今年唯一能觀測到的月全食現象。但是,在連日的重霾天氣下,華北多地無緣這場天文奇觀,一些北京網友甚至用“天全食”來調侃霧霾鎖城。
  其實,近年來,中國官方治霾力度不斷升級。2013年9月,中國出台被視為“史上最嚴”的治霾總指南——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除涵蓋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調整、機動車排放治理等多項措施外,“國十條”還提出了治霾時間表:到2017年,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
  今年1月,全國31個省份立下“治霾軍令狀”,與環保部簽署《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責任書中,各地均設有PM2.5或PM10年均濃度下降目標,並將其與官員的“烏紗帽”掛鉤。
  在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上,“鐵腕治霾”成為大多數地區的核心議題之一,北京、河北還首次將PM2.5年均濃度下降目標列入政府工作報告。
  “治霾口號喊出後,效果如何?”“減排措施真正落地多少?”“有多少官員真正因污染被問責?”……輿論中,公眾的諸多質疑也集中在治霾措施的落實上。
  針對治霾措施的落地問題,長期關註大氣污染問題的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曾表示,有的地方說是要向高污染、高能耗的“吃飯產業”開刀,但大量被壓被砍的都是“蒼蠅”級的小企業、小作坊,很少有“老虎”級的大企業、上市公司,真正的排污大戶關停並轉遙遙無期。
  不可否認,霧霾治理的措施在政府和企業的糾結中緩慢向前,當中央提出“不以GDP論英雄”的背景下,當治霾政策真正進入到落實層面時,一些地方政府仍在既想治污又想保GDP之間猶豫不決。
  在受訪專家看來,霧霾治理是一個需要較長時間解決的複雜問題,既要有措施嚴厲的治理措施,又要有細緻可操作落實細則和監督問責。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不斷升級,政府的治理決心堅決,但是,在一些地方,治霾制度執行落實走入瓶頸,管理制度和手段依然存在缺陷。
  此外,治污之路需要政府有所作為,但是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口頭環保”喚不來碧水藍天。包括秸稈焚燒、露天燒烤、爆竹燃放、綠色出行等等,治霾需要從點滴做起,從每個人做起,讓公眾環保責任意識得到充分普及,這也是治霾口號落地的關鍵環節。(完)  (原標題:“霧霾鎖城”拷問城市應急 環保口號如何落地執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06brhf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